603619
股票代码

(%)

总第186期 2018年
立足戈壁书凯歌 情系中曼创辉煌

(上接第二版)就这样李涛在当时的公司里讲起了沙特模式、沙特管理,那时候只要他一倒班回家就会把自己对于国际市场的感悟分享给大家,把国际标准一点点的带到了国内。
       来到中曼后,李涛依然坚持着这股信念,在这次的新疆项目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着兄弟们向着国际化高标准前进。李涛认为之所以沙特阿美或是壳牌、哈里伯顿能够立足于国际钻井行业之巅与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密不可分的。
       在设备方面,集团配套的这台70DB数控电动变频钻机已是世界一流水平,在体系方面,在李涛的带领下也已逐渐完善初具成效,而让李涛感到担心的则是人员意识方面,36队的员工基本都是从陕北来的,此前没有接触过国际市场,他怕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非要按照这样近乎“死板”的标准去执行每一项工作,于是李涛一有机会就会像在培训学校一样给36队的大伙“讲课”,灌输国际理念,让李涛欣慰的是,或许是被他的坚持所感染,尽管累点苦点,大家都乐于去接受这些标准,他们也打从心底里认为以这样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是好的。

井控培训,36队通过率100%

       有一个问题几乎难住了所有在新疆打井的队伍。想在新疆打井,每支队伍所有井架工以上的人员都必须取得当地颁发的井控证,证件不齐就开不了钻,一票否决。
       年前,李涛来新疆打前站时就已经接触到了这一信息,老听别人说这井控证是怎么怎么难,通过率是怎么怎么低,李涛预感这井控证在将来或许会成为一块“绊脚石”。于是他便找到了当地负责井控取证这块的主任,并要到了习题集发到了项目大群里,打算先发制人。
       在36队内部,队伍刚到新疆的时候,李涛就制定了一个完备的计划,两位副经理各自带队,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每天都要抽空组织学习,一天500道题的任务量,学习完之后各自组织提问,而这还不算完,在这些流程都通过后,摆在36队员工前面的还有最后一关:李涛。大伙上来之后他都是要提问的,“想要去考井控证就必须先得过我这一关”,李涛说。
       在这样一层层的严格把关下,36队井控证的过关率竟然达到了100%,分数基本上都是80分90分,这是让所有来新疆打井的队伍想不不敢想的事情,而李涛做到了,36队做到了。这就是李涛一直贯彻的“对自己狠一点儿”的思想,他说:“人的潜力远比你自己想象中的要大。”
       考井控证的事儿让李涛回想起了当初在国外学习英语的那段日子,那时他刚提司钻,很多人都质疑他的英语水平,而他也知道这确实是他的短板。不服输的李涛开始拼命学起了英语,他把全井的指令从电脑里拷了出来,一点一点的看,每天的睡眠时间都没有超过四个小时过。回忆起当时的那段日子,李涛说自己都学魔怔了,脑子里天天就是单词单词,看到个水桶,诶?水桶是个什么词儿啊,想不起来赶紧翻翻词典,桌子是啥词儿啊,赶紧再翻翻。那一年,连李涛自己都觉得辛苦。但他说他没得选择,“想养家糊口啊,想老婆孩子能过好日子啊,知道国外市场挣钱啊,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的学。”这是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
       担当,不仅仅是李涛一人的品质,在36队内部,不乏有担当的好男儿。队上的电气师袁工,50多岁了,照样带头拉电缆,带着小兄弟们干的非常起劲,大家也都十分佩服他;三个司钻在现场安装期间没有一个嗓子是不哑的;队上的很多员工嘴唇都裂开了,脚已经磨得走路一瘸一拐了也照样干活,没有一句怨言。这些李涛全都看在眼里,也让他深受感动。他说这是一个忠实的钻井工人对于工作的一种责任。
        “立足戈壁书凯歌,情系中曼创辉煌”这并不是李涛随口说说的,对于能够带领这样一支优秀的队伍征战玛湖李涛感到十分的骄傲。李涛期待着与这支“铁血之旅”一起在新疆为中曼打出自己的品牌,书写胜利的凯歌。(记者 万思浩)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