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总第220期 2019年
重返西库尔纳--中曼伊拉克西库尔纳油田Yamama项目纪实
     八月的两河流域高温炙烤,距离伊拉克第一港口城市巴士拉以北约90公里便是该国的第二大油田西库尔纳油田。2019年1月,经过激烈的国际竞标,ZPEC从众多国际一流钻井承包商中脱颖而出,与俄罗斯最大民营石油公司卢克石油签订了西库尔纳2期探井大包合同,这是中曼时隔7年再次进入这一高端市场,它的中标正是拉开了中曼在该油田2期项目大开发的序幕。

南迁,千里重返西库尔纳2期

  从巴士拉一路疾驰,漫天的黄沙和稀疏的灌木交替闪过,经过1个半小时的颠簸,终于顺利抵达了目的地。
  这里是中曼卢克项目在西库尔纳油田2期区块所在地,这里也是欧美石油公司深耕多年,即将展开第二轮大开发的油田的之一。
  这次重返西库尔纳,意味着中曼不仅在技术和实力上继续向国际一流石油公司看齐和超越,也是中俄国家大型民营企业构建油气合作命运共同体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有益实践。
  如果说2012年西库尔纳油田一期的4个井队钻井项目的中标,开启了中曼“铁血之旅”走向国际化步伐的最重要的一步,那么7年之后,西库尔纳2期区块探井大包项目的签署,标志着公司海外油气钻井项目向着更深、更广领域挺进。
  这次开发的3口大包探井只是一个战略接替的引子,前期开发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后续市场在该油田的份额,所以施工质量非常重要,虽然压力很大,但项目上下信心满满,用项目经理张长星的话说:“我们要做的和正在做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重返西库尔纳2期打好井、树品牌,为赢得第二轮合同奠定基础。”
  合同生效后,他很快组织人马设备展开了动迁工作,虽然天气炎热,但28队全体将士从保税区加班加点,很快将设备运到井场,经过严格的第三方验收,率先实现了开钻。
  但是,在启动之初另一个井队19队却没有想象中顺利。
  19队的这台钻机从巴德拉动迁开始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种种原因,作为存放于俄气项目的4台钻机中的最后一台钻机,前期积压的问题都在这台钻机发出之前集中爆发。
  虽然进行了多次协调,但是有关方面多次阻挠,致使这套设备比既定的动迁计划大大延后,当地人阻挠现场搬迁,有时就像在市场淘宝,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强行扣下,井队人员在现场坚持守护。
  扯皮在三天两头进行,有时一个爬犁上的东西,因为成套设备上的小附件大家就一扯大半天,但还是在艰难推进,设备能出来一车就运往千里之外的西库尔纳油田一车。
  一车,两车,三车……虽然困难重重,但还是在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张长星深深明白进军西库尔纳的重要性,即便面临的是一座大山,他也要带着兄弟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块石头一块石头、一车泥土一车泥土的移出一条钻井的康庄大道出来。

安装,那些冰与火的日子

  动迁工作千头万绪,且在距离上横跨千里,且时间紧急,任何一项事情都不能耽搁,为方便两地工作同时联动展开,张长星召集会议对19队的动迁工作重新进行了分工,新提拔的平台经理刘松负责从巴德拉协调发货,在西库尔纳油田则由对班的平台经理晁拥军全权负责接货和后续安装工作。
  由于人少事多,在井场卸货安装的同时,晁拥军这个沙场老将还兼起了安全官和营房经理的岗位,一有空就跑到营房里冒着高温打扫起了卫生。当然,现场设备的安装处理才是主业。
  现场井架安装时,西库尔纳油田上的空气温度已经高达50度以上,地表温度70度以上,但赶上了这样的气温,19队的钻井将士们还是咬咬牙在烈日下一干就是一整天。
  在设备安装时,35岁的带队长梁高峰清楚地记得,现场的活太多,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每天早上7点,他们都会从冰箱里拿出好几十瓶冻成冰块的纯净水,放在箱子里拉到现场,方便天热的时候给兄弟们喝。
  可谁知很快太阳一出来整个油田的温度就噌地一下起来了,班组同事干活感觉到口渴难耐,去箱子里拿冰冻纯净水喝,竟然一不小心被这些冰水烫到了嘴皮子和舌头,很大一会才恢复过来。
  原来,由于天气太热,现场的冰水早已晒成了7、80度的准开水。
  19队虽然是老牌队伍,但是此时在西库尔纳,这座“黄埔军校”的教导主任晁拥军的大部分部下都被调到了其他项目顶起了大梁。
  现场除了4名老员工之外,其他都是刚出国的海外新人,许多时候考虑到老员工对这套设备比较熟悉,为防止万无一失,关键的地方老员工都是抢在最前面干活。在井架底座对接过程中,考虑到当地新招的雇员技术底子还没摸清楚,每次耳板眼校正等关键工作都是带班和司钻兵分多路爬上爬下进行处理。
  有一天中午,在对接井架校正耳板眼时,受现场条件所限必须有人骑在上面对接校正才行,关键时刻,司钻明直红就主动爬上了井架。
  井架对接工作量大、程序繁琐,明直红经常骑在上面很长时间才能校正安装完一段,等全部对接好以后他才发现,虽然自己穿着厚厚的劳保用品,两条大腿内侧已经被滚烫的井架烫的红红的。当天下午,明直红发现大腿又疼又痒,实在难忍,就捞起裤子查看,发现两条腿上已经起满了密密麻麻的水泡。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抹了一点治疗烫伤的药膏,依然继续工作起来。

调试,孩子重病转院依然坚持完成整改安装

  19队平台经理晁拥军告诉记者,这台钻机是一台声名显赫的元老级装备,2011年,作为中曼第一套出海远赴海外征战的它,这些年伴随着“铁血之旅”立下了赫赫战功。
  老将虽然战功显赫,经验丰富,但毕竟有种廉颇老矣的沧桑。
  虽然劲头十足,但是去年在在俄气井场的那场大雨还是让它伤了些元气。
  那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在巴德拉连续一下就是很多天,戈壁滩上所有沟渠全部灌满以后,大水开始向着井场和存放设备的场地蔓延,并很快高出了路面和设备存放场地一米多高。
       尽管存放的设备已经提前加高存放,但是还是无法完全抵御如此大的洪水,许多设备都泡在了水里面。
  大水的浸泡加上太阳的蒸腾,使得设备上的许多阀门、电缆、接口开始一点一点地锈蚀。
  一年后,当这套设备拉到千里之外的西库尔纳井场后,大家才发现现场损坏程度远远超出了想象,柴油机刚启动上面的橡胶皮带就稀里哗啦断掉了,检查液压矛头钻杆时发现密封圈一拧就碎了,泥浆循环系统里的几十个海底阀都锈死无法使用了。
  但方法总比困难多,一看这情况,井场在准备新的橡胶件的同时,副司钻李秀成也开始带头整改起现场设备来。
  与在室外暴晒相比,在泥浆罐里换闸门更是一个大考验。
  7、8月的西库尔纳高温难耐,泥浆罐里更是像个大烤箱,考虑到新来的外籍雇员都不会更换,为了保证质量这项工作必须由老员工来完成,他就带头一个人跳进“大烤箱里”。
  几十个海底阀闸门全部锈死,更换时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尽弃,把罐体破坏,所以非常需要耐心,虽然罐里烤得让人发晕,但是他还是谨小慎微,连续几天一个一个地把所有的海底阀全部成功更换完毕。
  每天在高温下忙碌15、6个小时后,深夜李秀成一躺在营房宿舍床上就开始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起来。其实,在井队动迁刚一启动之际,他的家里就出了事情,孩子已经在老家县城的医院住院很多天了,但考虑到井场上只有他们这四个老员工在扛大梁,动迁最关键的时刻他咬咬牙,没有向井队领导反应,自己默默承受一切,继续在现场坚持工作。设备抵达西库尔纳井场安装调试之际,家里人再次打来了电话,孩子病情加重,已经从县城医院转到省会青岛大医院医治,让他赶紧回国。但他咬咬牙没有告诉任何人,还是一头扎进罐里,抛开一切整改着设备。
  直到8月1日,自己负责的现场设备全部安装、更换、调试完成,李秀成才找到平台经理晁拥军和项目经理张长星,含泪把家里孩子转院的情况告诉了他们,想尽快请假回国照顾孩子,项目领导听说后第一时间给他协调机票、用车,关心地告诉他有困难可以随时给队上反应。第二天一大早,李秀成站在井架前看了许久,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国的班机。
钻进,成功钻过复杂地层

  7年前,中曼4个队伍浩浩荡荡在此钻井,开发的是西库尔纳1期项目,当时开发的采油地层是tumuma,而这次是史无前例地对y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