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总第198期 2018年
“打虎”不离亲兄弟 “中曼如家”暖人心
       俗话说的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齐心才能其利断金,在中曼钻井就有这么一对亲兄弟,哥哥名叫郭红江,在14队任职机房大班,弟弟名叫郭小才,在中曼6队任职机房司机,相同的血缘关系,相同的工作性质,带给他们的是“中曼如家”的真情实感。

乐观豁达的哥哥郭红江
       第一眼见到郭红江,憨憨的笑容就堆满了他的脸庞,在钻井一线这样闭塞和枯燥的生活环境中,这样单纯和爽朗的笑容不禁打动了我。1983年出生的郭红江27岁时加入了中曼大家庭,如今已经在中曼走过了8个春秋,在此之前他曾在别的私人单位干过三年的石油钻井工作。
       初来乍到,中曼公司优越的生活条件就让郭红江开心的像个孩子。他打趣的和我说:“在以前那个公司天天都是萝卜、白菜、冬瓜、土豆,能有个排骨和肉就和过年一样”,他说,在中曼就不一样了,天天都有鸡鸭鱼肉,两荤两素应有尽有,米饭、馒头、面条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干活累点就累点吧,伙食吃的好工作也不会有负面情绪,就不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他回忆到,刚来中曼报道的时候,给他发了一身崭新的工衣和劳保用品,床上的被套、床单、被子也都是全新的,在他眼里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却一直铭记于心,让他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民以食为天”,不知不觉,中曼的饮食文化和优越的生活条件逐渐成为员工工作中的助推器,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位基层员工。
       郭红江的老家在河南濮阳,如今在中曼14队,老家在河南濮阳的只有他一个人,但在中曼14队这个小集体中,他说,队部和班组从来没有把他当外人,在这里一年呆的时间比在家里呆的时间多多了,他早就已经把中曼当做了一个“家”。

“打虎”不离亲兄弟
       1992年出生的弟弟名叫郭小才,2015年来到中曼,如今在中曼6队做机房司机。弟弟刚来中曼的那一年,在中曼3队,那时对井队机房设备还不是很熟悉,虽然之前做过机械维修的工作,但是第一次接触机房还是让他有点摸不清头脑。
那时候哥哥已经是机房大班,对机房工作流程以及柴油机的使用、保养等工作驾轻就熟,因为两人常常在一起沟通工作上的问题,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刚来到井队生活上的不适应也常常联系哥哥进行沟通。
有一天,弟弟正在机房里检查设备,突然间,他发现柴油机上的气囊开始冒烟,慌里慌张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弟弟又一次拨通了哥哥的电话。
“哥,我这边气囊冒烟了咋回事啊?”弟弟情绪紧张的问道。
       “你先拿点凉水浇一下,冷却一下,然后判断是否因为负荷过大、泵压过高造成的,如果是因为泵压高就没什么问题,如果不是泵压的问题,你检查一下是否气囊漏气或者摩擦片损毁严重,如果是这样就更换配件”。哥哥仔细耐心的给弟弟解答了这个问题。
       这样的沟通在工作中已经很多很多次,哥哥郭红江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但是哥哥欣慰的说:“现在我弟弟干活比我都好,毕竟90后,年纪小,学的也快。”如今,弟弟早已不需要再在工作上寻求哥哥的帮助,2016年底弟弟郭小才也成家了,如今也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兄弟俩共同扎根在中曼钻井,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哥俩的坚守和乐观。

“老大哥”借的一万元
       中曼14队的平台经理朱逢新,被郭红江亲切的称为“老大哥”,也正是“老大哥”当时把自己从机房司机提拔到了机房大班的岗位,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郭红江用自己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回馈领导,而“老大哥”也用自己的真情温暖着他。
       2017年,郭红江才从别的队伍刚刚来到朱逢新的14队,也正是去年,郭红江准备把家在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韩村乡的老房子翻新。这间老房子是父母留下来的宅基地,作为长子又出于孝心,郭红江要把这面积130平米的旧宅基地翻新,以便给家人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
       十七八万的翻新费用一时难住了他,还差两万块钱,让翻新工作无法开展,而且身在井队的他也没办法回家帮忙,这事一不下心传到了“老大哥”的耳朵里。看着自己的部下在这里犯难,“老大哥”二话没说就从家来取来了一万元交到了郭红江手中。
       “我当时真的特别感动,刚来到这个队‘老大哥’就这样帮助我,真的感觉这里就像家一样”,郭红江感慨道。如今那一万块钱他也早已还给了“老大哥”,父母、老婆和自己的一儿一女也正住在自己翻新的新房里,大儿子12岁,小女儿9岁,一家其乐融融。
       如今,郭红江的父母还有劳动能力,而他一个人在中曼的收入,也撑起了他们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公司也用“中曼如家”的态度回馈着每一位乐观豁达、积极奉献的基层员工。(记者 杨润琪)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