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总第171期 2017年
百炼成钢挑大梁----记壳牌项目29队平台经理钟利

       帅气的外表、果敢的眼神、笔直的腰杆,说话谦虚而具有实干主义精神,这便是36岁的钟利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个山东小伙从18岁开始,扎根中曼一干就是18年,岗位也从实习技术员干到定向井工程师、平台经理,用自己的成长经历,谱写了一曲扎根基层、百炼成钢的赞歌。

鹅毛大雪中的堵漏
  2011年11月的一天,远在中国正北方的内蒙古苏48区块63H井场上飘起了鹅毛大雪。
  这是一口水平井,设计井深达到4863米,在中曼水平井历史上前所未有。天气实在太冷了,一根立柱刚起来,底部就全冻成了冰溜溜。随着春节的临近,附近的井队开始陆续放假,井场上很多人也有了归心似箭的苗头,此时井下复杂多变,为了稳定军心,钟利亲自披挂上阵,在茫茫深夜里,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冲到了最前线。
  大家看到这个平台经理吃了秤砣铁了心,不把这口井打完,肯定谁也别想走,也就打消了提前回家的打算,踏踏实实地跟着干了起来。
  也许是老天故意要跟这群在风雪中作业的老实人开玩笑,在钻到3700米时,眼看着胜利在望,现场却发生了井漏。钟利随即带领钻井将士们与合作单位一起,迅速进行堵漏。那时的离钟利干平台经理还没多久,这也是他当领导后遇到的第一漏,怎么把问题安全解决、堵漏的速度效率都在深深考验着他。
  甲方很快将盐水泥浆配制完成,堵漏剂随即运抵井场。现场没有叉车,整整500吨堵漏剂,钟利带领井场战士一袋一袋从停车点,搬到泥浆罐旁边。堵漏大会战还在继续,一吨不行,就10吨,10吨不行就百吨,经过21天的艰苦作战,在500吨堵漏剂的强力作用下,终于将井漏问题征服。随后,他又带领钻井将士们在茫茫大雪中一鼓作气,将这口井的后续工作陆续打完。
  成功来之不易,在完钻的那一刻,这个刚上任的平台经理眼窝里2颗晶莹的水珠在抖动。
700公里长途奔徙
  搬家,是井队的家常便饭,从这个井场到那个井场,少则三五公里多则十来公司,钻井将士们早已经习以为常。
  但是,担任15队平台经理的钟利面对的却是一场候鸟般的跨省的长途迁徙,为配合公司市场战略的调整,经过短暂的休整,他们很快拉开了从内蒙转移到甘肃的大幕。
  自内蒙古后旗,到甘肃庆阳玉都镇,运输距离长达700公里,这么远的距离,即使一个坐车不停抵达都会累得筋疲力尽,更何况那么多设备。长途会战,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钟利把主要精力布局在亮点之上,起点的人24小时装车,终点的人24小时卸车。起点拆的七零八散,终点尚未开始建设,吃饭休息都成了问题,他带着钻井将士们泡方便面,吃火腿肠,喝矿泉水,硬是一步步挺了过来。
  车子来了一辆又一辆,货物卸了一车又一车,直到第115辆大货车缓缓驶入位于甘肃庆阳的玉都镇井场,他们终于放了心。
  新井场开钻时间急迫,而他们任重道远。为了确保井场能够按时开钻,他带领钻井将士们将放弃优先建设食堂的想法,集中优势兵力,投入到钻机的安装调试中来。
  没有炊事班,他们就接着吃泡面,吃饱喝足然后继续投入到新井场的战斗中,直到15队顺利达到开钻条件,钟利才由衷地松了一口气。新井在玉都镇开钻之前,炊事班的事情也提前得到解决,大家能够吃好喝好,干起活来也分外得劲起来。

为伊拉克钻井扭伤了腰
  随着中曼在海外业务的发展,2014年,钟利跟15队在国内的老部下一起,整合到伊拉克马油项目19队,自己担任了一名带班队长。
  在伊拉克钻井,头道障碍就是语言不通,当地人说的是一种难懂的阿拉伯语,唯一能交流的就是通过第三方语言英语进行传达。
  于是,他开始在国内培训基础上,边工作边苦练英语,在学习训练中,这个仅有高中文凭的小伙子对自己难免狠了一点,每天睡觉前学习100个单词,不学会绝不休息。
凭着这股子拼命三郎的精神,他很快可以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跟甲方和井场人员进行熟练交流各项工作指令。
  1年后,钟利工作调动,来到24队继续担任带班队长。此时的他,工作更加勤奋,事无巨细,只要是他经手的活,绝对不会出现问题。有一天,他在现场跟监督核对套管长度问题。在检查核对中,突然发现有一根18.5寸套管的护丝没有卸掉,就马上弯下腰来抱着套管拧护丝。
  可是这个套管的护丝太硬,他还偏偏不信这个邪,使出了全身的力气的再次拧动套管头。突然,咔嚓一下,钟利感觉到自己的腰扭了一下,瞬间感到了一阵刺骨的疼。他赶紧弓着身子回到房间,先静养几天看看情况。在修养期间,井队医生关怀备至,每天对他进行腰部按摩,以进一步观察他的伤情。
  第4天,钟利的伤情进一步严重,伊拉克的医疗条件有限,公司及时安排他回国养伤,并多次前往现场探望,这令钟利非常感动。回到国内,休息了1个多月后,钟利的身体很快得到了恢复。

三次陷在埃及沙漠里
  2016年6月,中曼埃及水井项目启动,作为作业经理的钟利,最早冲到了埃及项目的最前线。
  从7月初开始,他一个人开着一辆皮卡车,拿着一个GPS,在沙漠里定位找到了井场的所在地。
  那时候,埃及项目还没有自己的营区,他每天在沙漠里修路、修井场、布置营房,当地又赶上了最炎热的夏季,环境非常辛苦。晚上赶到22公里外的兄弟单位的寝室,依然休息不好,同寝室的阿拉伯兄弟一睡觉就打起了震天的呼噜,晚上根本无法入眠,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强忍着继续努力工作。
  沙漠里的沙子厚度无法确定,有时看起来一望无垠的平地上也存在危机四伏。有一次,钟利在开车前往井场的半路上,车子突然陷入到沙丘里,车轮全部埋在了沙子里,怎么都开不出来。他和随行的人员在车下扒了半天的沙子,然后一人推车,一人开车,一点一点开了出来。
  后来针对当地的沙漠情况,钟利长了一个心眼,车子上随时戴个铁锹,一旦车子陷在沙子里,就第一时间将车轮挖出。此后,虽然又遇到了2次陷车,但是很快就处理完成。
在前期项目建设的20多天的时间里,由于工作操劳,加上休息不好,钟利一下子瘦了10多斤。但是看到井场一点一点完成了,他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在井场顺利建设的同时,第1批物资顺利到达现场。5个井队的设备加上1个营区的6个地方急等着卸车,但是,当地的吊车却非常难找。
  经过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4辆吊车,在6个地方同时需要的情况下,他权衡利弊,根据货物的轻重缓急,努力使每个地方的物资都能及时卸装到位。

强钻漏失地层
  物资从港口到达井场后,在钟利、李伟等人的支持下,先期抵达的4个井队很快达到了开钻条件。
  4个井队生产作业,7个井队的设备同时安装调试,每当车辆人员发生冲突的时候,他都及时协调到位,确保每个地方的工作都不受影响。保生产初期,项目非常困难,条件格外艰苦。最初配备的营房餐厅只能同时容纳20人就餐,给200多中外员工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大家都相信很快好起来的,也就凑合着吃饱饭。营区住宿条件不够,大家打地铺的打地铺,睡办公桌的睡办公桌,终于度过了这一难关。
  井场处在沙漠地带,用水是一项麻烦事。在一口井的2开钻进中发生了严重井漏,并出现了失返漏失。从钻井的角度考虑,此时应该马上进行钻井的堵漏工作。但是,甲方考虑到下一步水井的产量和清洁度,坚决不允许堵漏。实在没办法,钟利只能指导着大家进行强钻。尤其是水的问题,给4个井队配备的4辆水罐车轮番永松,终于钻穿了漏失层。
  但是,这件事也给钟利提了个醒,今后若有2个井队同时发生井漏,需要用水强行钻穿的话,目前的水罐车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为此,他考虑选择就近挖了一个大蓄水池,铺上防水布,每次提前备水,在满足4个井队用水的同时,也大大节约了用水的成本。

马季努恩油田再起航
  从西奈半岛到马季努恩油田,一路留下了钟利奋斗的足迹。
&emsp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