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总第163期 2017年
铁面无私的“牛仔”哥----记俄气项目安全总监齐磊
         走在俄气项目基地,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个带有个性、身上洋溢着乐观的人。他,就是俄气项目总监齐磊。“就是那个老带着牛仔帽的人”这是大家给我介绍他时用的最多的一句话。在基地,他总是带着一顶牛仔帽,笑嘻嘻的和别人谈天说地。
        2007年他从西京学院毕业就来到中曼,今年是他在中曼的第十个年头。2011年底正式从事安全工作,成为伊朗项目的一名安全官。首次出国,英语成了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障碍。
        2011年底,公司安排齐磊去伊朗项目担任安全官,众所周知,井队对安全官的英语水平要求非常严格,这对于从来没有出过国,英语很差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项目上,安全官和甲方每两周就会开一次“双周会”,会议全部使用英语,各油服公司安全官都要上台通过PPT给甲方介绍现场工作情况。轮到中曼上台介绍,齐磊第一次发言,面对伊拉克安全部经理,甲方,各司项目经理等重要人员,刚一上台脸“唰”的一下就红了,因为此时的他连会议讲的什么都听不懂,更别提让他上去汇报现场工作了,当时恨不得有个地缝能钻进去。通过这件事情齐磊决定恶补英语,每天在现场开始牢记各种生产指令,工作之余开始学习英语资料,厚厚的一本英语书,已经被他翻烂。经过长期的积累,齐磊发现,自己慢慢开始听得懂“双周会”的会议内容,再后来也更加自信的给甲方讲解PPT,总算跨过了英语“这道坎”,如今的他,和甲方交流早已不成问题,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该开除的开除,该订机票回家的回家,这种违章的人送回家才是最安全的”--这是齐磊对于故意违章人员的坚决态度。
       平时笑呵呵的他对于安全问题却绝不手软,冷酷无情。事情还要从两年前说起,2015年的一天,中曼26队正在从P13井向P12井进行搬家作业,当时的带班队长孙某在新井场全权负责搬家工作,一辆大卡车拉着一台泥浆罐向着新井场进发。按照规定,在装卸泥浆罐时,应使用4个大绳套将泥浆罐固定,再使用吊车进行装卸工作,当时的带班队长孙某却执意使用2个大绳套进行作业,果然,事故发生了。当泥浆罐到达新井场用吊车准备卸车时,刚吊离卡车,由于使用2个大绳套导致泥浆罐重心不稳,泥浆罐突然失去控制掉了下来,倒在地上,恰巧边上就是泥浆池,掉在了泥浆池的边缘斜坡上,泥浆罐自身的重力又将吊车拽的屁股翘了起来,稍有闪失,可能会将泥浆罐和吊车一齐带到翻进泥浆池里。最后,紧急又调来了两辆吊车,将泥浆罐重新固定吊装拉上来,事故现场得以处理。
  事后,该带班队长依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存在过失,从思想上并没有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危险性。最终,该带班队长被勒令离职。也正是这种严苛的安全标准,思想上树立起的安全意识,才让26队自2014年8月16日在巴德拉项目第一口井开钻以来,始终本着“最严要求、最高标准”的原则严谨施工,于2017年8月27日,荣获俄气甲方安全总监Peter为中曼26队颁发的“三年无损工时事件”奖章。
      “现在半夜电话一响,心里就慌”--这是一个安全总监的职业病。
       “叮铃铃····叮铃铃”,9月3日凌晨3点,齐磊的电话响了。“队上有人把手砸了”,电话那头急促的声音让他的心揪了起来。赶到队上了解情况,原来员工在测试设备时候,发现一体机上水管线漏水,运转之后螺丝有点松动,于是叫上当地雇员一起紧螺丝,一个人使用榔头砸中了另一个人的手。分析事故原因,是因为拿扳手的人违规操作,为了节约时间选择了不合适的扳手和错误的操作方法,才致使另一名员工使用榔头砸到了他的手。
  还好没有大碍。可再小的事故在他眼里都是事故,没有违规操作,怎么会有事故?还是安全意识不到位,心中没有做到警钟长鸣!
  为了让这两名员工深刻牢记这次事故,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安全操作的意识,齐磊决定以这次事故为典型,让两名事发员工到项目所有井队介绍事件发生经过和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避免类似事故。不仅让两名员工对事件印象深刻,更为其他井队安全操作敲响警钟。
  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致命的伤害,也正是秉持这样的安全信念,才得以让俄气项目安全高效地运行至今。
              (文、图/杨润琪 )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