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总第160期 2017年
炊事班长张贵顺

听到“张贵顺”这个名字是在2015年,那个时候我们正在陕北钻井公司采访。钻井公司副总经理李海第告诉记者,1996年,他俩在一个队工作,他是司钻,张贵顺是炊事员。张贵顺人品好、工作踏实,不管在哪个队,大家给他的评价都是相当高、相当好的,钻井公司对他的工作也比较认可。张贵顺烙的饼、做的饭大家都觉得很可口,特别喜欢吃。
       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沙漠腹地施工的中曼15队,我们见到了张贵顺,山东人,今年57岁,他的石油生涯是从某油田开始的,走上副司钻岗位的时候选择了离职。1996年,35岁的张贵顺来到了陕北开始了创业生涯。创业初期,艰苦的高原环境和白手起家的局限,使员工们经历了不少的磨难。8个人一间,住着2000块钱买的铁皮房子,四面透风、漏雨,没有空调,夏天像火炉,冬天像冰窖,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钻井将士没有被吓倒,凭借着坚强的毅力砥砺前行。
 
      转岗到厨房
       这样的工作环境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队上的炊事员借故有事请假回家了。没有厨师,吃饭成了大问题,队长提议每个人轮流做一天饭,做完一圈下来,队长发现张贵顺烤的饼很好吃,就说,你干脆就上伙房吧,从此张贵顺的岗位就从钻台转移到厨房,一干就是20年。
       张贵顺并不喜欢干伙房的工作,他的意愿是上钻台,但是既然领导安排了,他就坚决服从,绝不以任何借口怠慢!他还是一如既往保持着细心的工作态度。井队工作多是重体力活为主,能量消耗大,物质代谢旺盛,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为保证员工营养的均衡,他没少花心思。他经常跟队长和大伙儿商量着买什么食材,菜品如何搭配,才能保证每个人吃得好吃得健康。
       低成本运行是企业的发展之道,厨房是不是也需要低成本运行?大家会认为井队每天就那么少的伙食费,再低成本运行,员工还能吃好吗?张贵顺告诉我们,在不减少食材、不减少菜的品种的情况下只要用心也可以做到。在张贵顺看来,每天做同一份饭烧同一份菜,油放多一点或者少一点,花椒放多一点或者少一点,酱油放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大家也察觉不到饭菜味道有多大变化,也察觉不到一顿饭下来省一两块钱和多花一两块钱有多大的变化,但一月一年下来就会发现,每次少放半匙油,半瓶盖酱油,半把花椒真的可以省很不少钱。这也是张贵顺从事炊事班长以来,每个月很少超伙食费的原因。为此,苏以才对张贵顺的工作赞不绝口,他觉得只要有张贵顺在队里,他的后勤保障工作可以省心很多,可以说张贵顺是他的好帮手好搭档。

       有责任有担当
       张贵顺除了炊事班工作做得好,他还能帮队长分忧。张贵顺有个习惯,下雨天的夜里,他一般不睡觉,生怕出现什么状况,时常可以见到他亮着手电筒在井场到处检查,他特别有责任心,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用苏以才的话讲,张贵顺是大班人员而不仅仅是炊事员。有一天,下着大雨,张贵顺正在厨房做饭,这时苏以才就给他打了个电话:了“老张,快来帮忙甩钻具!”张贵顺二话不说,跟另外一个厨师打了声招呼,就冒着大雨,跑上了钻台。
       雨水顺着安全帽哗哗往下流,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拼命的干活,没有一句怨言!跟张贵顺一起做饭的同事都说他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何必干份内之外的脏活累活!但张贵顺的理解是:大家都是一个队的,不分彼此,有困难大家一起上,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多打一口井多为公司为大家创造效益!就是凭借着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中曼三队在2011年打出了高潮打出了速度,全年交井20口,进尺5万多米,成为钻井公司进尺最多的队伍。这年张贵顺领到了到公司以来薪水最多的一次,一共领了4万多元,这让他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中曼三队,同事之间互爱互助、相互扶植造就了中曼员工兄弟般的情怀,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难以忘怀的记忆。2012年10月份,在陕西宜君打水平井,当时钻井是大包,甲方给咱们的泥浆费用是一米350块,甲方一口气拉了很多泥浆料到咱们井场,我们打完了一口水平井,还剩300吨泥浆材料。300多吨的泥浆材料占满了大半个井场,搬家的时候,苏以才又把张贵顺拉上只留下一个后厨。队上三十多个汉子,肩扛着、两手抱着、两人抬着,一袋一袋的把泥浆材料车上搬,连续高强度的工作,汗水浸透了每个人的身体,泥浆粉粘满了每个人的脸庞,沾满了每个人的头发,在井场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就这样大家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干了30多个小时,终于把老井的东西全部撤了出来。
       搬完家,大伙全都累趴了!第二天起来叫吃饭整个队静悄悄的,一个都喊不起来,都趴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张贵顺在床上趴了两天,腰才能挺得起来。张贵顺告诉记者说:“只要老苏说了,咱就干!一天24小时我都干,如果干活一到天黑了就睡觉,那多没意思啊!到哪里干活我这个人,都干好,干不好的,我宁可不干!”
       以前我听有的同事说,他想儿子想到哭,当时的我觉得挺搞笑的,跟他聊天时,他就说轮休了回去好好带媳妇去买身衣服,给孩子买些玩具。也许会有人说钻井的男人都是大老粗,不会说甜言蜜语的话,不会做什么浪漫的事,但是这些男人能想到的,就是好好补偿补偿老婆孩子,买东西,买玩具,虽不浪漫但也是实实在在的疼爱。

       老兵新传
       2016年,公司启动埃及水井项目,张贵顺跟随着公司井队的脚步,把厨艺从陕北高原带到了北非的埃及。把家乡的味道带给了埃及项目部,牛肉饺子、羊肉包子、牛肉面、炸酱面、鸡蛋面等等成了埃及项目同事的可口佳肴。埃及项目的张战刚告诉记者,每天早上起来能吃到张师傅做的热腾腾包子,每次外出办事很晚回来还能吃到他做的可口饭菜,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张贵顺从陕北到埃及,工作地点变了,但是他的责任心没有变,做的每个包子、每道菜都很用心。埃及项目的马海勇特别有感触,2000年的时候,他高中毕业来到中曼,在井队吃着张贵顺做的馒头长大,想不到17年后的今天,能在异国他乡的埃及吃到张师傅做的饭菜,倍感幸福。仿佛昨天就在眼前,唯一的变化就是年纪渐长。看着张师傅那忙碌的身影、花白的头发,特别敬佩他在公司工作了那么久,还能那么的敬业。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2017年。当年健壮的老张变得消瘦,当年青春帅气的脸庞慢慢爬上皱纹。由于多年的野外工作,他身体大不如从前,偶尔遇到刮风下雨天气,腰就会疼得难受。对于这些把青春奉献给中曼事业的老员工老同志,集团董事长非常关心,在他的关怀下,张贵顺来到了上海集团总部,再次走上了新岗位。虽然做的是花木修剪、打杂跑腿之类的工作,但他依然干得热火朝天,他表示会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干,让领导放心。 (记 者 周栋慧)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