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世界各行各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也按下了暂停键,失业和破产浪潮席卷全球,如何在逆境中活下来成为摆在每个人、每个企业面前的必答题,答案唯有坚守,坚守信念,坚守岗位。
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沼泽地里,在北纬66度的北极圈附近,就有这样一个项目、这样一群人坚守着。这个项目就是中曼俄罗斯分公司位于亚鲁杰伊区块的诺瓦泰克项目,这群人就是整个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中曼人,他们中除少数中方管理者外,绝大部分都是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
得益于项目人员高度本地化和项目位置偏远的优势,一线生产受疫情影响较小,从始至终都没有中断。但随着2020年初俄罗斯签证停办、国际航班停飞等一系列边境防疫措施的施行,人员的正常倒班也停滞了。应对这样的突发状况,在岗人员只能靠坚守和耐心等待,即使后来恢复了部分航班,由于替班人员签证停办,他们就需要留下来继续坚守岗位。期间大家在岗时间短则七八个月,最长的超过一年,令人感动的是无人有怨言,无人闹情绪,更没有人居功自傲,可以说,项目每一个人都为工程的正常生产运行做出了很大牺牲和贡献。
过去的一年,坚守人员经历并克服了项目所在地区各种恶劣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大家还为这些困难打趣,编了顺口溜:“冰雪夜,彻骨寒;六月雪,飞满天;索命蚊,自在熊;极昼夜,难入眠。”
冰雪夜,彻骨寒。北极圈地区冬季漫长严寒自不必多说,每年有7个月冰雪覆盖,野外极寒可达到-50℃,冬季又正逢极夜,平均每天日照不足6小时,是名副其实的漫漫长夜,为此井队配备锅炉设备并专设锅炉科用于保障冬季供暖。
六月雪,飞满天。提到六月飞雪,大多数人会联想到窦娥冤的戏剧故事,或是地处高原、常年积雪、高耸云端的喜马拉雅山脉,然而六月的北极圈纷纷扬扬下上一场雪却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惊叹之余,直叫人分不清楚到底是上一个冬天的最后一场雪还是下一个冬天的第一场雪,瞬间会产生时空转换的错觉。
索命蚊,自在熊。至于北极圈的蚊子,大家则是“谈蚊色变”,不了解的人会认为这么寒冷的地方不应该有蚊子,至少应该不会有很多,然而事实恰恰相反。7月,这里迎来短暂的夏天,沼泽遍布的地貌,潮湿多雨的天气,滋长了蚊虫的繁殖,毫不夸张地说,沼泽黑蚊能在一夜之间冒出来形成铺天盖地之势,见到人畜更是疯狂叮咬尽显嗜血本性,野外工作时必须全副武装,周身上下不敢留半点缝隙,除了数量惊人,其毒性之大也非常罕见,当地每年都有家畜被叮咬致死的记录。由于人迹罕至,环境保持良好,这里自然也就成了耐寒野生动物栖息的家园。冬季,会有北极狐到井队讨要食物;初春,会看到黑熊大摇大摆地穿过马路。千万不要因好奇驻足观看,他们可不是动物园里憨态可掬朝游客挥手的可爱熊,很有可能是野性十足脾气暴躁的暴力熊,项目为此还专门编写宣发了《遭遇野熊求生指南》。
极昼夜,难入眠。极昼和极夜,是北极地区特有的自然现象。夏天极昼,6-8月每天24小时太阳不落;冬天极夜,11月-次年1月每天光照不足6小时,且由于纬度高太阳也只是在地平线上短暂停留。这种条件下,人的生物钟会产生紊乱,特别容易导致神经衰弱和失眠,不少人也受此困扰和折磨。大家凑在一起也会开玩笑说:老天给饭吃,却剥夺了睡觉的权利。
就是在疫情阴云笼罩的危险条件下、在这样异常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在长期工作思念家人的情况下、在一部钻机单岗单配人员配置维护三部钻机设备的困难条件下,俄罗斯项目的中曼人靠着超乎寻常的耐力和大无畏的精神在北纬66度坚守了一年,既保证了井队一线在岗员工无一感染,又保障了全年连续生产无一安全事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据统计,俄罗斯项目三部自有钻机和两部租赁钻机在疫情最为紧张且遭遇低温持续时间最长冬天的2020年完钻交井23口(其中一部钻机在半年无道路的无人区完钻单井勘探井1口),累计进尺近80000米,平均井深约3500米,截至2020年底,工程款回款率达到95%以上,圆满完成了年度生产任务。
当然,成绩永远属于过去,躺在历史的功绩薄上将裹足不前,后疫情时代将更具挑战更加艰难,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延迟效应”负面影响会更加明显,全面恢复也需要时间,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和每一位公民,都将面临生存考验。我们相信,只要领导者充分发挥智慧,每一名员工发扬锲而不舍的坚守精神,多一分韧性,多一分耐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
中曼过去卓乎不群,当下砥砺前行,未来必仓箱可期!
(俄罗斯项目 尹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