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总第30期 2009年
老设备因何打出新水平
  近日,钻井公司中曼1队在定边采油厂姬源战区一个平台上,连续交出5口3000米左右的深井,无论是钻井速度、施工质量还是建井周期都优于周围的其他井队,创出了战区的一流水平。
  论井位,1队接手的都是别的井队不愿碰的“硬骨头”;论设备,1队使用的大庆130钻机是名副其实的“老爷车”;论难度,1队承钻的每一口井都是在挑战钻机负荷的极限……。那么,中曼1队究竟依靠什么屡创佳绩呢?一个个新指标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1队进行了采访。
  一进队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爱中曼”四个鲜红的大字,传递出员工们扎根中曼、热爱中曼的真挚情感。得知来意,平日里不善言辞的平台经理雷光学很激动,在钻井公司,老雷的沉稳坚毅、作风严谨是出了名的,扎根中曼十几年来,他话虽不多,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显示出其硬汉本色,凭借一个个高指标和新纪录,中曼1队成为公认的标杆队,老雷本人也年年被评为公司的先进个人。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公司领导的信任一直让他心怀忐忑,今年以来,看到兄弟井队相继更新了设备,钻井速度一路遥遥领先,他在高兴之余倍感压力,一直盘算着如何在现有的装备条件下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今年5月份,中曼集团总裁李总来到1队调研,嘱咐雷光学“全面加强管理,争创战区一流”,这更加坚定了他带领1队勇创新记录、展示新风采的决心。
  今年8月,中曼1队搬到定边姬源的一个平台上。雷光学敏锐的感觉到:机会来了。首先,该区块井深都在3000米以上,在当地属于难度较大的深井;第二,该区块地层结构比较复杂,易漏易卡,其他公司的井队均主动放弃了施工;第三,承钻3000米的深井,对设备并不先进的1队来说还是第一次。以上这些因素,激发了老雷和全体员工昂扬的斗志,在他们看来,越是严峻的考验,越能锤炼一支钢铁般的队伍。
  第一口井设备搬迁到位后,雷光学召集干部、大班和各班生产骨干召开了动员会,在冷静分析了这次施工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后,他慷慨陈词,鼓励大伙儿打破常规、全力以赴、勇创佳绩,不辜负公司领导的重托。那一刻,全队老老少少四十多位员工被他们的平台经理深深打动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激情涌动……
  开钻前,雷光学组织员工对井架、设备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整改,将各要害部位的安全保障工作落实到人头,并制定了预防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的严密措施。施工中,全队严格执行地质、工程设计,每天班前班后会布置、讲评,提出注意事项,严格把好每道工序。每逢起下钻、下套管等特殊作业,雷光学都亲自盯在现场,确保安全生产。3000多米井深,163柱钻具,使这套设备的提升负荷已经达到极致,特别是接近完钻接单根时,80多吨悬重压在吊卡上,转盘转动非常困难。为了延长转盘气囊的使用寿命,员工们在接单根和前30根起钻改用旋绳上卸扣。正常情况下,井下磨阻在30吨以上,起钻时动作稍微慢一点,起出下一柱就要提到130-140吨才能拔出来。因此,每一趟起下钻都像打一场战争,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为了保证井下安全,减少劳动强度,老雷带领技术人员在每口井的泥浆上狠下功夫,总结出了一套适应地层特点的泥浆配比方案,保证了钻进的平稳顺畅。
  采访时,老雷强调,打超深井关键是加强责任心,规范员工的操作,特别是后期作业是1队主抓的重点。从二开开始,全队都进入紧张状态,班班有值班干部,夜夜有监督管理,后期每次接单根时都有干部在现场,稍有异常,全队立即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大伙可以迅速赶到各自的岗位上。10月31日突然大幅度降温,中午11点,钻进当中钻机泥浆泵突然不转了,全队所有员工不到一分钟都飞奔到井上排除故障,集结之快令人称奇,通过大伙的努力,设备很快恢复了正常运转,保证了近3000米钻具在井下的安全。快到完钻的阶段,雷光学更是坚守在钻井平台上,一刻也不敢离开,各岗位各司其职,岗岗有人把关,处处有人监督,真正做到了未雨绸缪、滴水不漏。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严谨的态度,让中曼1队克服了设备、地层等不利因素,既保证了安全生产,也如愿以偿地创出了一系列新纪录、高指标,打出了中曼人的士气和威风。
  6月13日,中曼1队在定探5185井施工中,创下1140米的钻井公司日进尺新纪录,将该队5月24日创下的日进尺纪录又提高了16米。
  8月15日,中曼1队在定边成功交出了一口2955米的油井,创下姬塬区块单井井深新纪录,并刷新了中曼钻井在陕北地区的又一项纪录。
……
  虽然有些纪录在不久后被兄弟钻井队成功改写,但中曼1队所展示出来的过硬素质和顽强作风,不正是中曼 “铁血之旅”精神的真实体现吗? (李国春)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